小真生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电影资讯 > 正文

电影资讯

《君子如玉》-电视剧百度云高清网盘【资源分享】

小真2024-12-03电影资讯2
《君子如玉》-电视剧百度云高清网盘【资源分享】

百度网盘链接https://pan.baidu.com/s/gsbgvbghfhgt6vbp8hgw

迅雷网盘链接https://pan.xunlei.com/59864p8hgw

用纳兰性德写作文

1.求一篇写纳兰性德的作文

这是我作文里一个小小的文段,是完全自创啊~

这是我作文里一个小小的文段,是完全自创啊~

-----------------------------------------------

当书页一张张翻过,如同拨动我温润的心。纳兰公子就这样翩翩而来,三百

多年不知有多少人轻声默念着他的名字,然却终究抵不过那八个字——如鱼饮

水,冷暖自如。人生若只如初见,一种莫名的感触涌上心头,也许是相知多年的

故友,总有一种道不明的透明的哀伤。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情到浓

时,他可以化作诗笔,而今读诗的人竟也轻倚危阑,不知为谁垂泪。于是,细细

地将他的心印在纸上,不禁地遐想,在什刹海的那棵西府海棠下,会上演一段怎

初识纳兰性德,是在我上高中那阶段,读罢纳兰性德一首回忆的词《浣溪纱》,便对这位用情专一的男子仰慕起来,加之高中语文老师刘邦赵先生又赞其风流倜傥,才情过人,就对他开始了像信仰一般追寻。

“沉思往事立残阳”,“当时只道是寻常”这样的情语竟然能点破人心,心情有偏差的时候,几乎被勾下泪来了。

“背灯和月就花阴,已经十年踪迹十年心”一瞥就看见他逗留在荒芜的秋草蔓地的庭院里,寻找,追忆,落寞,遗憾,悲凉……怪不得陈奕迅的《十年》能如此打动不同的人哪,只是都有这般相似的经历。记得苏联诗人说过“二月,足够用墨水来痛苦。”那么十年光阴,连心都长上了苔藓,足够用来怀念的了。

他也写送别词,勾勒的画面寒意沉沉,使人心意飘摇,心绪黯然,不过末尾他会有句温暖宽慰之语,总算能让人含泪微笑一下下。

纳兰性德的词中多次浮现“谢娘”的身影,令我对其迷恋爱慕之中充斥了一股嫉妒,这样一位才子竟然独具烟花般的寂寞,任凭年华在指间飞落也心系谢娘不为她动,怜之,妒之。

不过,他的边塞词能写出将士们磊落的男儿风,又精道地抒发自己的故园之思,真算异数。“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他,思念家乡之情可解,可他也并非愿意回京城受皇帝的呼喝吧,一个贵胄竟然感觉无处可归,在他人看来纳兰性德是自寻烦恼,认定是他的文气、才气清高所致,我却以为是一才子在艺术性地发牢骚罢了。

人们提及他——纳兰容若,便觉是一阙绝妙好词。唇齿间流转起来芳香馥郁,一个男人也能惊艳于清王朝三百年喔!

他短暂的人生用这句话来形容最贴切不过了:一生恰如三月花。

生于富贵温柔乡,却满篇哀感顽艳。徐志摩说,他信手的一阕词就波澜了你我的世界,可以催漫天的焰火盛开,可以催满山的荼蘼谢尽。

但我却不然,不是说他不好只是在那个异族侵伐的时代,迫切需要一个代表罢了。一个真正的八旗子弟,却写一笔平仄的词篇,行走于仕途,一生却为情所困,风华正茂,去匆匆离世。

他的传奇,恰是他盛名下必要的一笔。我起初不知他时,却会了那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不懂,却故作姿态,就像辛弃疾说的“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那样,不知这怅然的诗句有着伤人的词名《拟绝决诗》。与谁决绝,为谁只饮那一瓢三千弱水。

为沈婉,与卢氏。“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可曾知晓?我也有意,奈何情深缘浅,纳兰性德一生注定为情所累。

在《纳兰容若词传》中猜测古人重量,她认为纳兰容若,重21克。因为西方用精密仪器测量过,人死后体重会立减21克,所以21克被认为是灵魂的重量。

而纳兰性德,重21克,灵魂之重。他的一生也恰是灵魂般纯粹,不追名不逐利,即使为情所困也是清浅的,就如那句“赌书消得泼茶,当时只道是寻常。”

清清浅浅,淡淡的思念像一根细线缠上心头。看不得,念不得,一份相思,两处愁。

他的文词,清淡却不无味,清浅却不离散,像一幅水墨山水,细细读,慢慢品。在个闲散的时刻,舀来慢慢翻。

不经意间,看见君子如玉。纳兰性德,取自‘君子以成德为性,日可见之行”也。

你静静地躺在那个角落,素雅精致的封面,宛如一袭神秘素白的绸纱,闪着灵性的光,我放慢步子,渐渐走进,却感到你排斥着世俗的喧嚣,唯求平静,守护那颗包裹在中的柔弱敏感的心……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似曾相识的文字,唤起内心的点点思绪。“纳兰容若”一个好诗意的名字,正如其人,风度翩翩,立于浊世。

你的名字早已被人熟知,你多情薄命的故事早已千传万家,你有着南唐李后主的文风,凄美多惆怅,你是满清第一词人,在那诗词逐渐走向衰落的年代,你用你出众的文采,照亮了整个文坛。我轻轻翻开这本《纳兰词典评》,你的一词一句,散发这信手拈来的词香。好似遇见了三百多年前的那个你,没有纨绔子弟的恣意狂妄,也没有墨客骚人的恃才傲物,你伫立于小巧河畔,琼花净月总相宜,江南之景,美不胜收。你的才气风度,便已倾倒芸芸众生。有谁能穿透你柔腻的心思,寻到那份难得的孩子气的纯真,纵使夹杂着无限的惆怅?喜欢你的文字,因为它清雅脱俗,如一朵朵青翠欲滴,饱满绽放的荷花,无丝毫矫揉造作之态。

太多太多对你的词评,而我还是倾心于苏缨的文字,华美的辞藻不是首要,重要的是让我看清了你这位贵公子的内心,阐述着一段段动人心弦,荡气回肠的故事。时光流逝,隔开的不是心的距离,唯美的意境令人沉溺,展开一次次对你梦中的追寻。或许在这个充斥着喧嚣的世俗,很难再看到这不带一点人间烟火的文字,绝非艳俗之辈。

时过境迁,早已物是人非,多少灿烂的诗词华章传承下来,又有多少的词赋在时光的浪涛终隐没,而那一定不会掩蔽你的慧光,终究华光万丈,清澈如水的小令,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只因一颗柔弱敏感的心,便划破了一片广袤的天河。

渌水亭是清朝著名词人纳兰性德与朋友聚会的优雅之地,同时也是纳兰性德吟诗作赋、研读经史、著书立说的主要场所.渌水亭在纳兰性德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直至纳兰性德辞世,也没有离开渌水亭.纳兰性德在《渌水亭宴集诗序》中是这样描绘的:“予家,象近魁三,天临五尺.墙依绣堞,云影周遭;门俯银塘,烟波滉荡.蛟潭雾尽,晴分太液池光;鹤渚秋清,翠写景山峰色.云兴霞蔚,芙蓉映碧叶田田,雁宿凫栖,(禾亢)稻动香风冉冉.”这段话说的是纳兰家在京都北面,离皇家宫殿不远.(魁三,指北斗七星的前四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两两相近,成三对邻近星象;“尺”即“天咫”,古代称帝王所居之地.)可见渌水亭周围波光粼粼,潭水清澈,荷叶掩映其间,有野鸟在这里聚集栖息.池畔还有稻米飘香,真是好一派渌水风光.这里是纳兰公子精神的家园,情感的寄托.在渌水亭旁体会超然物外的感觉,是他所喜欢的,这符合他的性情.在翻阅朱彝尊的词集时,发现一篇文章是写渌水亭的,题目是《台城路渌水亭观荷》,题目下的序言为“夏日同对岩、荪友、西溟、其年、舟次、见阳、饮容若渌水亭”.年表与朱词的时间对上了.(估计写年表的人也是参照此诗为依据的)词中写到:“一湾裂帛湖流远,沙堤恰环门径.岸划青秧,桥连皂荚,惯得游骢相并.林渊锦镜,爱压水虚亭,翠螺遥映.几日温风,藕花开遍鹭鸶顶.不知何者是客,醉眠无不可,有底心性.砑粉长笺,翻香小曲,比似江南风景,看来也胜.只少片夭斜,树头帆影.分我鱼矶,浅莎吟到暝.”意思大致是说公子家亭子前的水从玉泉山裂帛湖远远的流淌而来,水边堤岸环绕着门径,郁郁葱葱的林木围绕着明镜般的碧水,水中映衬着远处青翠的西山.和风吹来,碧水中摇曳着朵朵莲花,鹭鸶悠闲地嬉戏期间,不似江南风光,胜似江南风光.公子在亭子里写了很多的文章,其中有几篇是专门描写亭子的,除了前面所提到的《渌水亭宴集诗序》,还有以下几篇:“野色湖光两不分,碧云万顷变黄云.分明一幅江村画,着个闲亭挂夕曛.”(《渌水亭》)“垆边唤酒双鬟亚.春已到卖花帘下.一道香尘碎绿苹,看白袷亲调马.烟丝宛宛愁萦挂.剩几笔晚晴图画.半枕芙蕖压浪眠,教费尽莺儿话.”(《秋千索渌水亭春望》)“水浴凉蟾风入袂,鱼鳞触损金波碎.好天良夜酒盈樽,心自醉,愁难睡,西南月落城乌起.”(《天仙子渌水亭秋夜》)第一篇为诗,单单写景;后两篇为词,一写春,一写秋,前者的主调是欢快的,但欢快中又带着些许伤春的闲愁.后者则较前者的愁绪浓烈一些,写的是对爱人的思恋.两者对读,意味无穷.纳兰性德把属于自己的别业命名为“渌水亭”,一是因为有水,更是因为慕水之德以自比.并把自己的著作也题为《渌水亭杂识》.词人取流水清澈、澹泊、涵远之意,以水为友、以水为伴,在此疗养,休闲,作诗填词,研读经史,著书立说,并邀客燕集,雅会诗书——一个地道的文化沙龙.从众好友文字中采集亲自整合谢绝商用.我们都爱公子容若望采纳。

纳兰性德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为词坛一说而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他所生活的满汉融合的时期;他贵族家庭兴衰关联王朝国事的典型性;以及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的经历,构成特殊的环境与背景。加之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正黄旗满州人,大学士明珠长子,生长在北京。幼好学,经史百家无所不窥,谙悉传统学术文化,尤好填词。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旧欢如在梦魂中,自然肠欲断,何必更秋风。

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樽前。

不如前事不思量,且枕红蕤欹侧看斜阳。

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

当时领略,而今断送,总负多情。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粉香看又别,空剩当时月。月也异当时,凄清照鬓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长相思》、《如梦令》、《浣溪沙》、《蝶恋花》、《虐美人》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族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在词坛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他生活于满汉融合的时期,其贵族家庭之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他虽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的经历。这一特殊的生活环境与背景,加之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这一富于意境的佳作,是其众多的代表作之一。

诗人落拓无羁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脱俗的秉赋,加之才华出众,功名轻取的潇洒,与他出身豪门,钟鸣鼎食,入值宫禁,金阶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构成一种常人难以体察的矛盾感受和无形的心理压抑。加之爱妻早亡,后续难圆旧时梦,以及文学挚友的聚散,使他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悲观。对职业的厌倦,对富贵的轻看,对仕途的不屑,使他对凡能轻取的身外之物无心一顾,但对求之却不能长久的爱情,对心与境合的自然合谐状态,他却流连向往。他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然后便一病不起,七日后于五月三十日(7月1日)溘然而逝。纳兰性德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但他却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之一。在当时词坛中兴的局面下,他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然而与之区别的,纳兰性德是入关不久的满族显贵,能够对汉族文化掌握并运用得如此精深,是不得不令人大为称奇的。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真的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倍受当时及后世好评。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给其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而况周颐也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纳兰性德24岁将自己的词作结集为《侧帽》后更名为《饮水》,后人多称纳兰词。纵观纳兰性德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赏李煜,他曾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此外,他的词也受《花间集》和晏几道的影响。

历史上的花样男子——周瑜和纳兰容若我们都终将成为历史,却不一定会成为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首先要是个“人物”,是可能流传千古,其名其行被后人记住的人,即使不在正式的史书典藉之中,也会在士大夫的笔端,乡野的闲谈中世代相传。历史人物少有不少求身后虚名的,甚至于为此颠倒黑白,但后世如何评价总是不能掌握。

我喜欢的历史人物不多,算起来真心实意地喜欢的只有两个。因为我的标准不但严格而且细致,少一点都会打了折扣,全部符合的人堪称完人,可是这完人在世人眼里却远称不上完美甚至远称不上伟人,由此可知我的标准多少有点不可理喻。

写自己是自讨苦吃,写自己真心喜爱的人却是乐事,神驰千载,想象他们在遥远的年代中的做为,为世上曾有这样的人而心存感激,这是一种奇异的精神享受。喜欢历史人物有三个好处,其一是已成定局,没有悬念没有改变,再不可能让你失望。

现实中的人要耗费你的一生去看他的一生,不免累人;其二是轻松,再难过的事情写在史书里也只是薄薄两页,发生在现实中却惊天动地,不一定承担得起了。其三是不存拥有的奢望和痛苦,只是全心地欣赏,就象欣赏任何从古流传下来的无瑕珍品去欣赏这人世间曾经有过的精彩人生。

所以这标准也只适合于古人,不能用来衡量身边的人。身边的人都称不上完美,即使他是的,也须由后人来评价,因为是古人,你才可以极尽挑剔之能事,而对于现实的人,这样的标准无疑是太过苛刻近于疯狂了。

两个古人都是男子,我想这毋须解释。第一个是周瑜。

三国两晋之时是中国最风流瑰丽的年代,特立独行的人比比皆是,何以独喜口碑并不甚佳的周瑜?要说的明白还得把我的标准一一列出来,实际上我也不知道是因为喜欢了周瑜才立了这些标准还是因为他丝丝入扣地符合了我的标准才喜欢他。这些标准中有俗而又俗的,也有无章可循的,想清楚列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还是由人而言之吧。

周瑜的生平可由三国中诸葛亮那篇假惺惺的祭文得知,祭文哀情虽假,内容倒是真的:“吊君幼学,以交伯符;仗义疏财,让舍以居。吊君弱冠,万***抟;定建霸业,割剧江南。

吊君壮力,远镇巴丘;景升怀虑,讨逆无忧。吊君丰度,佳配小乔;汉臣之婿,不愧当朝。

吊君气概,谏阻纳质;始不垂翅,终能奋翼。吊君鄱阳,蒋干来说;挥洒自如,雅量高志。

吊君宏才,文武筹略;火攻强敌,挽强为弱。想君当年,雄姿英发;哭君早逝,俯地流血。

昊天昏暗,三军怆然;主为哀泣,友为泪涟。”这样的人宁不让我为之泪涟而心折。

首先自然是“吊君丰度”,一个相貌猥锁之人再有惊世之才也不在我喜爱之列,比如庞统。周瑜在三国里出场尚且年青,已是“容颜秀丽、姿质风流”,世人多称周郎,小乔是当世美人,却与周郎堪称佳配,可见其相貌已非不俗可喻了。

但两晋美男子会聚,从夏候玄、嵇康后可列出一长列名单,可知仅有好相貌也不能让人倾心,象武则天的男宠张宗昌、张易之之流,即使“六郎面如桃花”也不过让人作呕而已;慷慨悲歌之士前有古人后有来者,死后让三军怆然的有李广,让主为哀泣的有霍去病,让友为泪涟的更是不计其数,三者共有的虽然较少也绝非绝无仅有,对于其他人我也感佩但不会心仪更不会喜爱至此,所以人格的因素不是主要的,周瑜的确受部众爱戴,受孙权倚重,在他死后数十年孙权仍将公谨作为第一人推崇,他临终之前推荐鲁肃的拳拳之心读之让人心碎,然而我想周瑜此人即使刻毒阴险,也不会在我心中损其分毫;火烧赤壁的丰功伟业是必须的但不是全部,凡是青史有名者,谁无过人之处?凡是君王霸主之类的大功业让我望而生畏,那样的人只是让你崇拜评说而不是让人去喜欢的。大器晚成是让我叹气的一种,对于郦食其、范曾、商山四皓一类的老朽我缺乏兴趣,好在少年得志的古人更多。

只是有学问失之柔弱,即使是仗剑而行的李白也不过还是一介书生,我对诗人的喜爱只限于诗词本身,与其本人不甚相干,我很爱《红楼梦》,却并不喜欢曹雪芹,太悲剧和寒酸的角色让我难有热情。对于谋士一群我更是不知所谓地讨厌,象是巨堤下的虫蚁,除了阴谋没有阳性;战场上的武将我反而更为偏好,韩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气魄让我倾倒,李广“飞将军”的神采让我赞叹,一个男子的真性情只有在古战场上才能真正淋漓尽致地挥洒和释放,我迷信这种阳刚,然而粗鲁无华仍然是不够的,所以《水浒》中没有一个让我舒服的人,林冲稍稍好一点,但也称不上文武双才。

我喜爱的是“文武筹略”的人物,文得武得,并非是文会识字,武能耍剑就可以,两者并重且都有名证才可以,这样一要求,范围就小了,辛弃疾、岳飞都是能文能武的人物,但一偏于文而一偏于武是显而易见的。明代的王阳明无疑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的学问出奇的好,仗也打得出色,清朝的曾国藩、左宗棠都是出将入相的人物,可我半点不喜欢。

他们都太正统了,想起来都有黑白电影的感觉,因为没有任何关于他们的绮丽温情的背景作为陪衬,长长的一篇功劳簿看了让人生厌。唐朝的李靖在文武全才之上又比他们多了一分长处,就是有巨眼。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半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程,裹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题记

这首诗是清代著名的大诗人纳兰性德所作,描写了边疆行军途中思乡记情的佳作。写于康熙帝出山海关,纪念长白山。这首诗最令人敬佩的是缠绵而钸土废,柔情之中露出男子镇守边疆的慷慨报国之心。一句“夜深千帐灯”不愧是千古名句。

“山一程,水一程”寄托的是亲人送行的依依惜别情;“夜深千帐灯”催生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烈烈壮怀情。这既可反映出词人对故乡依恋,也反映出他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裹碎乡心梦不成”的慧语可谓是水到渠成。

纳兰性德这首词十分精俭、优美,令人回味无穷。细细品位之后,自己仿佛也如同词中一般,爬了一座山,涉了一程水,朝着峻险的山海关进发,天逐渐黑了,军士们在专心而警觉地扎军帐,身怕敌军偷袭。天黑了,望不到边的军帐中点起了繁星的火把。

风一阵阵乱来,雪一阵阵下着,军士们拨过了一更一更,吵得作者乡心破碎,家乡之梦难做成,在作者故乡楞伽山,几次听到过有这样聒耳的风雪声。

这首词既有韵律优美,民歌风味浓郁的一面,如出水芙蓉纯真清丽,又有含蓄沉淀、感情丰富的一面,如来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