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真生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杂文随笔 > 正文

杂文随笔

深切缅怀李蓼源叔2022.11.7.

小真2022-11-17杂文随笔111
  

【李磊明】李蓼源先生千古:追忆阎锡山侍从秘书的传奇人生

【山西民革】哀悼:李蓼源同志因病逝世

李叔年轻时的俊朗照和老年时的慈祥照。

悼念蓼源叔

贾治危

惊闻李叔驾鹤游,

万分悲痛热泪流。

国失栋才家失珍,

汾水呜咽太行忧。

英华少年多磨难,

老骥伏枥笔耕稠。

立言立德铭后世,杂文随笔

秉公勤政青史留。

2022.11.7.

李叔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才华横溢,著作等身。这是李叔送给我的他的部分著作。

我李叔名叫蓼源(1925年3月2日—2022.11.7.),字仰萱,笔名燎原。民革党员。男,汉族,河南省淮阳县人。是我老父亲的牺盟老朋友。

其父李际九,辛亥革命时期同盟会员。1936年,李叔就读于淮阳师范,“抗战爆发后,曾被淮阳师范学生公推为宣传救亡队队长,集中领导,开始从事于冰天雪地、雨夜乡村僻野之民运宣传活动,被淮阳城内各团体誉为‘淮阳少年英勇革命家之一’。

1938年秋,敌人压境,遂和同仁离家赴陕,经父友陈树人(蒙藏委员会副委员长)介绍至陕西宜川秋林第二战区总部参加抗日救亡工作。”1941年2月,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阎锡山侍从秘书,并兼山西省政府主席赵戴文之文秘。

1945年8月,抗战胜利,10月阎锡山返回太原,李叔因“共产党嫌疑”被捕入狱,险遭活埋。经中共地下党及进步友好人士、正义将领营救,1948年4月出狱,即考入国立山西大学历史系,随山西大学师生乘飞机去北平,参加了地下民盟,投入到了地下党领导的反蒋、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爱国民主运动中。

解放后,李叔于1952年国立山西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毕业,历任山西省进山、女师(十八中)、山西大学附中教师,及教育厅职员、太原工学院学报总编。

“文革”遭“四人帮”迫害,1973年,由中共山西省委统战部部长郑林、秘书长张建民从监狱中接出,奉命开始协助恢复山西省政协工作。历任山西省政协办公厅副主任,副秘书长,山西省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主任,《山西文史资料》主编,社会主义学院院长,民盟山西省委秘书长、副主任委员,第七届民革山西省委主任委员,民革中央常委,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八届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早年著述有《中苏人民关系史》、《中国史学史稿》、《中国学术思想史稿》、《山西学生运动史》,其他著作有《蓼源文集》、《阎锡山轶事》、《双萱斋日记》(1984至2013)、《退思录》等。

我老父亲和李叔的友谊源远流长。当年,我父亲是党组织打入阎营的地下党员红色特工(父亲当年披着阎营夏县精建会主任、平陆精建会主任、芮城主任兼条西办事处主任、精建会七区督导主任、平陆县长、宣传组三级秘书等外衣)、

李叔是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阎锡山侍从秘书,通过接触了解,父亲和李叔成了好朋友。

我少年的时候,父亲逢年过节到李叔家串门时,总是带着我。李叔得知我喜欢文学,曾给我多本这方面的书籍。他勉励我好好学习,努力工作,报效祖国。李叔也是我们家的常客,我们兄妹对温文尔雅、平易近人、知识渊博,可亲可敬的李叔都十分敬佩。

我父亲长李叔10岁,年过八旬后,李叔劝我父亲,‘’老哥年纪大了,别跑了,我年轻,我来看你‘’。令我们全家人十分感动。李叔的为人处世,秉公执政,笔耕不缀的高风亮节给我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美好印象。

李叔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老友相见分外高兴。

1999年5月18日,蓼源叔(右三)参加我父亲举办他的著作《历史回顾》赠书座谈会,并专门了讲话稿并讲话。发言者我的老父亲贾献瑢。

《历史回顾》赠书座谈会会后合影留念 上图:父亲和他的老朋友李蓼源(右一)、路纪宇(中) 李蓼源叔携台湾回祖国学术交流、观光旅游的统派爱国人士原馥庭先生到我老父亲家叙旧后合影留念。原先生手中书是我老父亲赠送的《历史回顾》。

原馥庭先生,是山西省河津县(现属万荣)里望乡人,山西大学法律系毕业。七七事变前曾任高平县长,抗战时在第二战区司令部任阎锡山秘书,1949年随阎去台湾仍任阎秘书,一直到1960年5月阎病故。原先生身在海外,心系故土,有坚定的爱国思想,一向反对“台独”,拥护统一。20余年来积极参加促进两岸交流的各项活动,多次组团回山西探亲、参观访问。在山西大学校庆会上、在解州关帝庙、在五台山、在娘子关城楼都留下他的足迹。

李叔给我父亲的回忆录《历史回顾》写了序言:《篇篇诗文记史实,党恩浩荡沐春风》,并题词。

2004年春天,李叔(第一排左二)得知我老父亲过90大寿,欣然携带礼品参加寿宴。图为寿宴会和父亲与学校领导们合影留念。

李叔十分珍惜这珍贵的荣誉。

2021年国庆节 2022年春节我和小弟看望李叔夫妇。 2022年中秋节我和小弟看望李叔夫妇。

李叔安息吧!

李蓼源同志生平

山西省知名的爱国民主党派人士,中国共产党的诤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八届中央委员,第七届、第八届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山西省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常务委员,山西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原山西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抗日老战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抗日战争胜利60、7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李蓼源同志,因病于2022年11月7日2时0分在太原逝世,享年98岁。

李蓼源,曾用名燎原,1925年3月生,河南淮阳人。1942年起任国民党第二战区长官部秘书。1945 年因“共党嫌疑”被国民党逮捕入狱。1948年4月出狱。同年7月,考入山西大学历史系。1952年毕业后历任山西女子师范学校高师部教师,山西省政府高等教育处干部,太原工学院学报编委会编辑、主任,中国民主同盟山西省委员会宣传部副部长。1975 年参与筹备政协山西省委员会。

1978年后任政协山西省委员会办公厅副主任,民盟山西省委员会秘书长、副主任委员,政协山西省委员会副秘书长、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主任,《山西文史》主编。1989 年起任山西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山西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代主任委员。1992年任民革山西省委员会主任委员、民革中央常务委员。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山西中山学院院长、山西社会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曾兼任山西统战理论研究会名誉会长,山西省新世纪专家学者协会名誉会长,山西省民革名誉主委,山西省海外联谊会高级顾问,山西省徐继畲研究会高级顾问,山西省三晋文化研究委员会顾问。山西省第六、八、九届人大代表。1993 年任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2000 年退休。

李蓼源,史笔不辍,以丰实文史著述饮誉三晋。50-60年代,他曾编写与合作编写过《中苏人民友谊史》《中国古明创造史》、《技术革命史》《中国史学史稿》等书;并为《光明日报》撰写过《中苏人民友谊溯源》,为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撰写过《山西学生运动史稿》;还为《山西日报》撰写过许多有关山西地方史研究和山西历史人物的文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李蓼源走上新的工作岗位,以其独有的经历和激情又相继撰写了《阎锡山与西安事变》《阎幕琐记》《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访问晋西的回忆》《阎锡山日记述略》《阎锡山离晋居台始末》《一代良师邓初民》《赵宗复生平事略》《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杜任之》、《爱国学者徐士瑚》等一大批具有十分珍贵史料价值的回忆性文章。1988年1月至1993年1月,在任山西省政协六届常务委员、副秘书长、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主任期间,主持了《山西文史资料》5 年的征集资料及编辑出版工作,对全省从辛亥革命到民国至解放的有关重要历史人物进行了编写和立传,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翔实的史料。此外,他撰写的《关于文史资料的征集和问题》《文史资料的方针是存真求实》《文史资料要体现爱国主义的精神》等文章,至今仍有实践意义和指导意义。

他长期从事政协、党派参政议政、海外统战。从1964年10月充任山西省第三届政协会议特别邀请委员以来,即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向有关方面提供各种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据不精确统计,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通过各种参政议政渠道,写了近百件提案和建议,在经济建设、统一战线、社会治安、落实政策、文物保护、挽救失足青年等方面贡献良多。在省人大任职期间,分管内务司法工作,积极参与了省人大的立法、执法检查和视察等各项工作,对执法公平公正、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关切尤多。为开展统战工作,将民主革命时期有重大影响的蔡锷、谢持、钱大钧、阎锡山、赵戴文、杨爱源等军政要人的后代推荐到省政协祖国统一联谊委员会,鼓励他们为祖国的统一事业作出新贡献。

李蓼源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作为辛亥志士,著名学者李际九之子,李蓼源深受父亲影响,从小便胸怀报国理想。抗战爆发后,1938年初秋,作为河南进步青年学生到山西投身第二战区,参加抗战。其间,他受第二战区中共地下党员赵宗复、杜任之等影响,以“燎原”笔名

在《阵中日报》、《抗战青年》《壶口》等报刊发表了不少宣传抗日游击队的小说和鼓舞青年抗日的文章。1945年在阎统区因“共产党嫌疑案”被捕入狱。1948年经中共地下党和爱国进步人士营救出狱后,在北平以民盟身份参加党领导下的反蒋、救国、民主运动。北平和平解放后,他曾遵中共地下党员杜任之之嘱,联络北平与阎锡山有戚谊关系的人向阎联名致电,劝阎悬崖勒马,效法北平方式走和平解放太原之路。文革后,他多次应邀到山西大学、太原工业大学、山西医学院、太原师专等大专院校及晋中、吕杂文随笔 梁、长治、忻州、大同等中共地市委党校,以其50年来的亲身经历进行新旧社会对比,史论结合地讲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历史的必然;在山西省政协和共青团山西省委组织的政协委员“三亲”(亲历、亲见、亲闻)、“三热爱”报告团里,令人信服地讲述“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好”。他的言行深深地影响着当代青年和同他接触过的各界人士。他还发表过不少颇有影响的政论性文章和学习心得、笔记札记,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必然》、《学习统一战线思想》、《在晋中地委统战理论政

杂文随笔

策报告会上的讲话》《邓小平南巡重要谈话学习笔记》《认真学习第三卷》《读》《学习鲁迅作品体会》等等。

李蓼源同志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山西省委员会的杰出领导人。在担任主委期间,按照党中央、省委统一部署,推动进行机构改革,完成“三定”工作;借鉴政府机关

行政管理办法和民革兄弟省市先进经验,加强机关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培养了一支骨干队伍,为充分发挥参政党职能作用奠定了基础。在任期间,组织各委员会共提出提案200余件,获山西省政协优秀提案单位奖,不少提案获优秀提案奖;组织全省党员引进外资8000余万元;组织深入基层,与有关党政部门协商,为一些党员落实

政策、解决难题;组织整理了全省民革党员档案1600多份,编辑出版了《山西民革》。等等。他处处以身作则、无私奉献,给机关同志树立了榜样,在党员中有很高的威信。

李蓼源同志一生历经磨难,但对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忠诚毫不动摇。2000年退休后,以耄耋之年仍一如既往地关注党和国家大事,关心山西的改革和建设,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表现出一名老干部的可贵品质。仍笔耕不辍,日录所思,把自己的革命经历回忆编写成册,以启发教育年轻一代牢记革命事业成功来之不易,激发年轻一代的革命斗志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北京《团结报》曾刊载某次座谈会上所咏:

盛世常觉岁不老,

兴国每感肩未轻。

春风浩荡雨露沐,

永报宏图寄晚情。

之句,深深体现了李蓼源同志忠党爱国、老而弥坚的革命豪情和进步精神。

李蓼源同志热爱祖国、追求进步,坚韧不拔、心胸豁达,治学严谨、待人至诚。他的一生,是敬业乐群的一生,是永追进步的一生,是严谨治学的一生。他对祖国和人民无限忠诚,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信心,为多党合作事业尽心竭力,为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积极奔走。李蓼源同志一生简朴,淡看生死,生前就立下了去世后丧事一切从简的遗嘱,充分彰显了一位老革命老前辈的崇高风范。他的高尚品德和渊博学识,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学习。

李蓼源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