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后期:急流
出镜:许明虎 韩聪聪
原创文字:圳……
随笔?
诗国情怀
文/圳……
文
人迂腐,这
是旧时观
念里说文
人行事陈旧死板,一味的恪守陈规,不合时宜,因此懦
弱无能。于此明显感觉,文
人的气
节和尊严被践踏和忽视了。
中国的文
人,普遍都有舍生取义的内在气质,这与我国久远的传统
诗词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关
联。文
人笔下,灵魂般的注定着有一种精神,强大无限,无坚不摧,这就
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这种精神的作用下,以笔作刀,信奉故土,一篇檄文,一首
诗词,一曲
壮歌,都
是不可抗拒的力量,如同一把利刃,挫敌锐气,鼓舞斗志。一卷唐
诗宋词,其间的爱国情怀炙热如火,读来更
是激情澎湃,热血沸扬。
辽阔的国土,忠诚的民族,当家国受到外来侵犯时,他们同样会有无私无畏的奋起抗争,像战士一样,“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此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情怀,其意义远远高于生命,所以才有“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的豪情
壮志。
他们的一言一行,很多时候,都
是在自身生活并不如意的情况下而
产生出来的,然而表现的却
是无怨无愧。比如贫困潦倒的杜
甫,想到的不
是自己的困境,而
是大唐的安危,又比如为国鞠躬尽瘁的文天祥,宁可视死如归,绝不苟且偷生。
于
是,杜
甫昂首唱出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于
是,文天祥面临死亡,毫不畏惧吟起:“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还有陆游,即使万
念俱灰,依旧信誓着:“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
人无再青。”
我中华民族,自从有文字起始,同时已经形成了一个坚定顽强的信
念,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愿意为这片土地宁可牺牲自己性命。屈原有《离骚》句“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曹植有《白马篇》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在他们打造的
诗词世界里,自身与国家
联系一体,此生无憾,唯有报国。
从先秦至唐宋,再到后来的明清,爱国精神始终坚持传承。今天,当我们唱响“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依旧能体会到这种精神的存在,并且随时代进步而得到完美升华。
从某角度论,
诗是一种力量,力量来自于文
人,又激励着文
人体内固有的忠诚,他们既有悲天悯
人的情怀,又有对
人生无常的慨叹,最终在家国天下主题中表现出了旷达。
中国
是个
诗的国度,
诗国情怀,天地铸造。